全国招生咨询电话
当前位置:>>趣味编导>>正文

要不是因为他,电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被称为“艺术”

来源:编导艺考 时间:2019-10-07 作者:编导高考培训
喜报

“世界电影之父”是谁?

这个问题对于稍微了解点世界电影史的人来说,难度大概只相当于“一加一等于几”。

几乎不假思索,“卢米埃尔兄弟”就能从嘴边溜出来。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的“Big coffee”——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卖票的电影公映活动。

这一天,也标志着世界电影正式诞生了。

那天放映的影片包括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等。

影片内容就如片名一样简单粗暴,呈现的都是由固定单镜头拍摄的对工作场景、生活情趣和自然风光的片段式客观记录。

上图《工厂大门》 下图《火车进站》

整体的风格有点类似于爸妈发在朋友圈的15秒小视频,然后再配上一句话:

“工人们下班啦!”

“快看,火车到站啦!”

“俺大孙子终于会吃米饭啦!”

怎么说这种感觉呢,就是简单朴实中,透着那么一点儿对生活的热爱。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卢米埃尔兄弟,而是另一个电影先驱,更确切地说,是电影理论先驱——乔托·卡努杜。

如果说,卢米埃尔兄弟是孕育出电影的人的话,那么,乔托·卡努杜就是给电影发了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让它牛逼哄哄的人。

乔托·卡努杜

如今,有一个基本而客观的观点是——电影是一门艺术。

但是,这一个在今天看来几乎不需要辩驳的电影属性,却不是电影生来就具备的。

多亏了乔托·卡努杜。

他在1911年发表了一篇论著——《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形式的“第七艺术”。

《第七艺术宣言》就相当于给电影发了一张身份证,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乔托·卡努杜1877年生于意大利,年轻时移居法国。

虽然电影诞生在这片以艺术和浪漫著称的土壤上,但在乔托·卡努杜到来时,电影还只是富绅贵族们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玩物。

时间一久,这帮人对电影的新鲜感就所存无几了。

他们早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看《火车进站》时,目睹荧幕上的火车从远处开过来,以为火车要破墙而出,吓得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逃跑的刺激感。

他们对电影的兴奋点很快被新出来的事物刷新了。

尽管乔治·梅里埃、埃德温·鲍特这些当时的电影大佬对电影语言做了诸多的尝试和创造,但是依然没有改变电影作为有钱人的娱乐品的性质。

或者说,压根没人把电影看成是艺术创作。

左图乔治·梅里埃 右图埃德温·鲍特

但是,乔托·卡努杜觉得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电影应该有更高的定位。

他将当时市面上能看到的电影看了个遍,用“人工大数据”的方式分析了电影的新表现方法的一般规律。

这时候就有好事者跳出来了,说电影怎么可能是艺术呢,它都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它顶多就是一个像魔术一样的玩意儿!

这些人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建筑、音乐、绘画这些艺术形式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而电影还是七拼八凑。

注意,乔托·卡努杜的高光时刻马上就要展现出来了!

他等他们瞎哔哔够了,不紧不慢丢出一句话:

假如现在依然存在没有理论的艺术,那么恰好说明那种艺术是新诞生的,而这种艺术就是电影!

简直是逻辑鬼才!

乍一听有点绕脑子,但仔细琢磨下,竟然好有道理的样子!

当反驳他的人还在懵逼的时候,他已经转身回去准备写《第七艺术宣言》了。

在这篇为电影正名的宣言里,乔托·卡努杜提出了一个对后代电影理论研究者影响至深的观点:

电影也许是形式不同的照片游戏,但究其本质来说,无论是它的灵魂与躯体,都是适于表现而诞生的艺术,是用光的笔描写,以影像创作的视觉戏剧。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下。

“照片游戏”从技术角度,说明了电影是基于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

“光的笔”从艺术角度,说明了电影是利用光影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视觉戏剧”从创作角度,说明了电影的本质是再现生活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三个关键词几乎囊括了现在电影理论研究的三大主流方向。

要不说乔托·卡努杜是电影理论先驱呢,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就说出来电影的几大本质。

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乔托·卡努杜,要是没有《第七艺术宣言》,电影被称为“艺术”的道路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年。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