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再好不重要,写作稚嫩才是编导艺考的大问题
文笔不错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很流畅,某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场景甚至会比较惊艳,给人一种水平还不错的错觉。
可是一旦正式创作,总觉得哪里有点儿不对,也许某段时间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的文字。
皆因笔力不足,读书太少,生活体验太少,思考也不够深人。这也就是所谓的稚嫩了。
写作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写了篇随笔让我提意见。粗看过去,并未刻意堆砌辞藻却又给人满纸云霞的美感,也就是说文笔算是相当细腻了。
但中间有一处却有了破绽:
老人牵起妻子的手,深情地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这一生……”
我对她说,现实生活中,在河边散步的老夫妻说话,大多不会是这个调调。甚至有可能都不会刻意去表达深情。也许只是帮对方系一下纽扣,或者过马路的时候牵着手一起慢吞吞地走而已。
但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由于对生活的观察不足,就算排比句或者景物描写再美,一旦涉及到生活细节以及深入思考的地方就不够了。这是任何辞藻都无法掩盖的稚嫩。
同一个学生,后来写过歌词,题目就是曼珠沙华,通篇看了一下,整片主题都看不出来跟曼珠沙华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改成雏菊花或者玫瑰花一样说得通。
我问她,你写曼珠沙华,用曼珠沙华来隐喻爱情。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是曼珠沙华,不是蒲公英不是红玫瑰也不是格桑花?你说曼珠沙华是开在地狱门口的花,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什么人的爱情会在地狱门口开花?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会为了爱情做怎样的努力付出怎样的牺牲,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无可奈何?
如果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是觉得你有一点淡淡的情绪就要来写,那么除了刚动笔时的灵感,越到后面就会越苍白。
只因你心里面的主人公都是死的,是纸片儿人,立不起来。他们的爱情打动不了人,你的歌词也无法让人有共鸣。
简单说来,文笔表面上拼的是辞藻,是遣词造句,其实拼的是阅历、思考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
比如王小波这段文字就极美:
莫迪阿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我观察了很久,觉得它像是件无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来看;但心中惕惕,随时准备把它还回去。过了很久也没人来要,我就把它据为己有。过了一会儿,我才骤然领悟到:这本书原来是我的。这世界上原来还有属于我的东西——说起来平淡无奇,但我确实没想到。病房里弥漫着水果味、米饭味、汗臭味,还有煮熟的芹菜味。在这个拥挤、闭塞、气味很坏的地方,我迎来了黎明。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再比如: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文笔提高的方式,无非是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尤其重要的是多写。写会促使你去观察这个世界,也促使你去观照自己的内心。而对自己挖掘得越深,你越不会满足于此刻的这一点点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