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编写故事考试技巧
一、什么是戏剧故事
戏剧故事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展开的语言艺术。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的戏剧故事要给人留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味不仅无穷的兴趣,犹如撞钟余音袅袅。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这种冲突的设置要求考生敢于想象,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怀的点。另外,还要求文中的人物性格,要有立体感,要抓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戏剧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纠葛太繁复就会很难驾驭。
所有小说都得讲个故事,而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小说,这里就出现了个问题:什么叫故事?什么叫小说?
1、从材料来说: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故事就像相声的包袱一样,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来展开的。讲相声开始是卖关子,等到包袱一打开,人们就会发笑。写故事也是先把读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有一篇故事叫“爱在肚里。
2、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故事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小说用的是描写的方法。
小说最常用的场景、人物肖像、动作形态描写和对话,故事就很少用。
3、从表现的主体来说,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场景、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节也是由人物的性格所决定并发展的。有时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结尾是什么,只能按照书中主人公的性格走下去。如果把写小说比作走路,事先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岔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充满曲折,走到哪里是哪里。因此,一部好的小说,留给你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事。现在年轻让人写小说,是不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说的都是作者自己的话,人物立不起来,活不起来,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文章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都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作者就像黑心的出租车司机,带着读者这个乘客兜圈子,绕弯子,欺骗他,引诱他,让他看沿途的风光,最后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当,跟你绕了那么多圈子,其实路这么近,就在眼前。但乘客还是很高兴,他愿意掏这个钱,因为他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因此,故事留给读者的事情,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几十年后不忘的还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当然,故事本身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这只是副产品。
二、好故事的标准
故事如果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温吞水状态,读者恐怕会觉得不过瘾不满足,这时候需要一个沸点,一个高潮,一个在层层有声有色的铺垫积累中的矛盾的总爆发。冲突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一触即发,甚至像一对山羊地角。两只蟋蟀格斗,没有调和的余地。大师德尔泰就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斗争。推及到故事,每一个故事好的也有这么一个矛盾冲突。
1、矛盾冲突集中
常常有一些文章,故事情节是很热闹,大高潮小高潮不间断爆发,但作者到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于是东拉西扯把故事拼抽成了,殊不知,这样会使作品头绪繁杂,意义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不要把故事写的太艰深复杂,一个故事就是一对主要矛盾,明确、集中、单纯。从头到尾贯穿情节,所有的铺陈展开也紧紧围绕这对矛盾,不要随意横身枝节。《换锁》是父与子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寂寞英雄》是两个情敌之间的矛盾等等。
2、人物关系集中
故事这种文体,限于篇幅的关键,一般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活灵活现的表现和塑造那么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讲述情节,是一门情节的艺术,所以人物的设置和刻画上天然的就就应该配合情节的安排,想着怎样可以使情节更为清晰更为流畅。
故事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要尽量简练、集中,把戏剧冲突都集中在几个,甚至是两个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来说,也就是三、五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并且这些人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断制造误会、制造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3、情节进展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进展一般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而戏剧冲突则不同,必须比生活矛盾更为集中、更为迅速。
三、常见的编讲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戏剧故事考查形式的写作时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命题类。命题类是一般性的考查方式。这是招生高校考查戏剧故事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限时离别》、《喜出望外》等。
(2) 续写类。续写类是戏剧故事的续写,即故事开头应该给出,要求考生编织主题情节和故事结尾。例如有这样一个考题:“老王是山里的一位猎户,家里一直养了两条狗,一只家狗,一只猎狗。一天,老王出去打猎,错把猎狗留在了家里,把家狗带了出去……”这类题目有很强的发散思维特点。后面怎么写,就看考生的思维延伸到何处。这种考查方法不让考生禁锢在一个题目上绞尽脑汁,它会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3) 组词类。组词类是将毫不相关的几个词编织成一个戏剧故事。当然,题目中已经给出的词是一定要用到的。例如这样一个考题:“书架、相片、电影”。这类题目类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组接、整合以及故事的分层构架能力。
1、词语概念式:即以一个词语或短语为命题编讲故事。如:一束鲜花
2、形象组合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即给出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要求在故事中出现,不必分顺序。如:邮票、金鱼、台灯或改变、同桌、礼物。
3、给定材料式:这种模式的活动性很高,比如高校会给你一个故事大纲,让你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4、续写式:续写式包括短片、电视剧或成语、小故事之类的续写。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5、改写式:将成语、唐诗等改写为故事,在这种模式中改写与扩写是并重的。如改写: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6、情节拼块式:如同小时玩魔方,有几个混乱的情节拼块,要把他们用你认为比较合理的顺序增加适当情节拼回原状。
四、戏剧故事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情节性
戏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戏剧故事的生命力在于流传。一个生动、有趣的戏剧故事会使阅卷老师回味无穷,深深的印刻在其脑海里。拿小说的流传过程为例,其中大量的描写、议论都会被淡化了,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情节,这就是静态描写、议论的难讲难记之缘故。
2、线索的清晰性
戏剧故事要求线索清晰,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戏剧故事是为了让考官看的明白、看的下去,即要求故事的线索清晰、单一、简洁、有条理。如果线索多了,或者像有些小说那样,线索相互交叉纠缠,势必会给考生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让考官看不明白。看不下去。考官面对那么多份戏剧故事的文章进行批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像自己在读小说一样,读不懂、理不清还要经常返回去仔细再回味。
3、情节的趣味性
戏剧故事光有清晰地情节还不够,还得有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观众对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舞台现实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后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戏剧故事如果没有悬念,情节就不会抓人,这样的作品是得不到考官的青睐的。这就要求考生在戏剧故事的写作时要认真把握情节的趣味性。
4、立意的新奇性
如果一篇戏剧故事情节很强,线索也很清晰,悬念也有,文字也很流畅,但是考官最后看到却没有得到她(他)想得到的东西,就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同样得不到考官的青睐。鉴于这一点,要求考生在进行戏剧故事的写作时有一个新奇的立意,立意要“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5、语言的口语化
和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易传易记等特点,因此戏剧故事一般采用口语化语言,而不用文绉绉的、晦涩、艰深的书面语言。
五、戏剧故事的基本元素
1、题材
题材,即我们所选的那部分材料。要选自己熟悉的、容易把握和运用的题材。如家庭题材、校园题材等,不要贸然涉足婚姻题材、军事题材、政治题材、工农业和商业题材。
2、背景
背景,一个故事的发生,必然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种情况下发生的,考生要注意戏剧故事中时间、地点的确定,即事情发生的背景。确定好了背景,就为故事的发展和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情节
情节,即故事情节,这是戏剧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细节等构成。戏剧故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情节是否生动、曲折,是否具有戏剧性,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一般应有一个中心事件,矛盾冲突和细节围绕这个中心事件展开。好的情节应该具有戏剧性,即故事中要有悬念、冲突、发现、误会和突转巧合,要有跌宕和变异,要制造并使之产生惊奇,有趣的效果。但不宜使用科学幻想、荒诞、说神弄鬼的情节,从而破坏了故事的真实性和逻辑性。
4、悬念
悬念,是戏剧故事的基本因素。悬念要引人入胜、抓住了考官的好奇心理。有的考生写故事,平铺直叙、枯燥干吧,一点儿也不吸引人,尽管花了大力气,语句也很优美,有的还用了比喻、夸张和拟人,甚至还用上了诗词歌赋,但由于没有悬念,还是吸引不了考官的眼球。因此,在写戏剧故事时,要花大量的心血去设计悬念。
5、主题
主题,即立意,或戏剧故事的思想内涵、思想观念,亦可理解为考生对所表现生活的态度。有了一个主旨思想,就有利于材料的组织、构成和发展,直到朝哪个方向走,围绕着什么展开。
6、人物
人物,是戏剧故事中的角色,是戏剧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戏剧故事的体现者、推动者,也是戏剧故事的最终归宿。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构思人物,一方面是对人物的静态把握,即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地位、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人物阅历等方面,给人物以定位,使人物成为真实可信、有根有据、扎实确定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考虑人物的动态变化,即在戏剧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也会变化,要特别注意和把握这种变化,已达到戏剧性的效果,并使人物成为活动、变化、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启示意义的艺术形象。
7、结构
结构,即在写作过程中对故事的布局、组合、节奏的把握,讲究结构对构思戏剧故事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考生要擅于前铺后垫,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对比,一步步把情节推向高潮。一般来说,在构思故事时要有结构意识,并注意把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有机的加以组织,按要求进行布局,以免虎头蛇尾,轻重失衡,造成结构上的失败。
8、语言
语言,指人物对话的书面文字形式,是简单性的口头语言,而不是动作语言。人物的对话要尽可能的简练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对话不宜过多,能透漏出人物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可。要注意人物讲话的对象和环境,讲话的语气和态度,亦可运用双关语、比喻、潜台词,不宜把意思说的过于直白透彻。书写和讲述故事时,都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炼。
六、怎样进行戏剧故事的写作
1、题目
如果戏剧故事写作考查的类型是续写或者词组连接,那题目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攻击力。比如《太阳从西面升起》,考官乍一看题目,便迫切需要知道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考官不屑一顾。
2、开头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事情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些话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当中,也从某一个角度揭示了戏剧故事创作的规律性。对于作品的开头,考生要注意简洁和精炼。小说的开头,可以写景抒情、状物绘人,洋洋洒洒几千字,写的越详尽越精美越细越得到读者的青睐,但戏剧故事却不行,如果开头三句话都吸引不了考官,那还有什么理由让考官继续读下去呢。考生在进行戏剧故事写作开头的时候,切忌:一、没完没了的介绍环境;二、记叙平淡、熟悉的事情。
3、中间
设定好戏剧故事的开头后,中间就尽可能合乎逻辑,尽可能曲折离奇的情节把故事、事件连贯起来。首先要定好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叙述方法(例如倒叙、渐进、伏笔、并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构思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让它自由发展,并逐步发展到高潮。
4、结尾
戏剧故事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点睛”之处,决定一篇戏剧故事的成败。正所谓“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收口时,一般要用顺理成章的神来之笔,抖出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结局。戏剧故事的结尾要简明扼要,新颖独特,要使悬念最终被清晰地解开,并点名、深化
七、戏剧故事写作的注意问题
前列:多写、多看、多读,多写一些好故事、小说,多看一些故事片、舞台剧,多读一些短篇小说、小小说、戏剧故事集,电影文学剧本,多看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要编织好故事,首先要在自己的知识储存中有一些好的故事素材,作为编写戏剧故事时的借鉴和参考,但在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可能缺乏戏剧性,道听途说的事情不一定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所以这些都只是构思戏剧故事的参考材料。
戏剧故事的知识来源和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个人直接的实际生活经历;二是间接地道听途说;三是从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中借鉴。
第二:把握好各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乍一听“戏剧故事”,往往会把它理解为编一件事,这似乎很简单,但真的让考生自己编织起来则觉得挺难,不知从何入手,“怎么个编法”、“怎么能编好”,这主要是因为对戏剧故事的构成元素不够了解,因此我们在上面重点讲解了戏剧故事八大要素,即题材、背景(包括时间、地点)、情节、悬念、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的构成,考生要把握好以上几个元素的关系,缺了哪个元素都会影响戏剧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戏剧故事在题材的选择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和一个“奇”字,写新鲜的东西,普遍熟悉的素材不要去写,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四:有一个能够贯穿到底的线索,也就是说戏剧故事有一个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个人物从头到尾的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问题上考生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使前面已经出现的人物和情节与后面出现的人物和情节没有联系;二是好的不要同时出现多个线索;三是好的能使这个线索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链状结构。
第五:戏剧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切忌无主次,旁枝杂叶,喧宾夺主。
第六: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的主人公)要典型而有特色。短小的戏剧故事只要能写好一两个人就已足够,人物多了,平分秋色,无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
第七:戏剧故事的情节要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短小故事的情节也要转三个弯,切忌平铺直叙,满篇大道理或是景物、心理、语言的描写。故事不是小说,讲究的是简练,言之有物,要注意有的放矢。
第八:戏剧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
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通俗性的口语。戏剧故事要注意“讲”的特性,但切忌过多的对话。只要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戏剧故事,那么就意味着你写出来的故事起码是“戏剧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