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招生咨询电话
当前位置:>>作品分析>>正文

光华芳影,拨转冷暖世情 ——评电影《芳华》光线运用

来源:编导艺考 时间:2018-11-20 作者:编导高考培训
喜报

在编导艺考影评之中,运用到视听语言的话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冯小刚导演的作品《芳华》的光线运用。《芳华》是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具有文艺与商业双重特质的电影。影片以华丽婉转的叙事方法,讲述了老一辈军人和文工团的故事。导演透过对光线的把握,将影片中青年人的嗔痴别怨的情感所体现出的青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喜释放得淋漓尽致。其中不同个体不同的心路历程也是影片以小见大的另一精妙所在,极具戏剧性与现实性,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反思情感的外放。

在对影片中文工团所处的整体环境上的刻画表现上,光的造型结构对其的反应更丰富立体。在影片的开始时段,萧穗子等人的排练活动中,阳光作为主光源透过门窗大面积的洒在演员们的身上,将演员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得极其优美流畅,同时打在何小平脸上的阳光也将她的面部线条勾勒得柔和,这是何小平对部队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的开始。文工团最后的慰问演出进行时,何小平草坪独舞,逆光而动,月光下只能看出她的身体轮廓,而这也是何小平以一种近乎理智清醒的方式在对过去的时代与理想作出的告别。影末,刘峰与何小平相拥而坐,淡淡的修饰光将他们的眼神衬托得诚挚明亮,表现了两个善良而孤独的灵魂相互的陪伴这种光型的合理布置对当时落寞英雄的生存状态以及现实的刻画,将影片真实性的依据更高一层作出补充。

电影《芳华》

电影《芳华》

不同光比的运用在表现刘峰面对荣誉得失的命运变化中,凸显了一种情感摩擦产生的知性美学效果。前期的“活雷锋”刘峰,人人尊重,镜头画面多为大光比,曝光较高,使刘峰与背景分离开来,给了刘峰足够的平民英雄光环。触摸事件过后,老实人的形象崩塌,人们看待刘峰的眼光也变得鄙夷躲闪,这一阶段对刘峰的镜头刻画多用小光比。这种小光比的设置将刘峰的愤怒,失望,孤独以及无奈的心理过渡得丰富细腻,同时与画面内的软光,冷色调相契合,赋予画面更多的想象空间,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观影心灵冲击。这种光线处理在自然整体上的把握更贴近一代英雄逝去的社会现实,对于光比的大小把握更精准细致,合乎观众心理调节的平衡点。

影片在通过光的强度的把控实现光线的隐喻意义上,力求把握时代洪流对于英雄与平凡之人淘尽的同一世俗归宿的核心。战争打响,无数个生命奔赴战场牺牲战场,画面中多曝光不足,战士与黑夜若融若离,暗喻了战争对生命的残酷以及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生命逝去的悼念。战争结束,在刘峰艰难谋生,不知情的人们对他欺压的情境中,本应宽敞明亮的街景却进行了画面低照度的用光处理,使得刘峰残疾军人的形象更加清晰生动,更好的表现出一代英雄的落寞。导演用光度反应象征意识,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堪称动人的艺术。

“将一个人置于变幻无穷的光影之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这是塔可夫斯基对光线的解读。而《芳华》中的光影组合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效果迸发出文工团和他的成员在面临时代的更替,光阴的流转,新观念的冲击下仍残存的旧情以及努力迎合时代主旋律的生命闪光。而冯小刚以灵活细致的光线布置,将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对价值观不同程度的情感坚守,提升到发散整体情绪的又一高度,真正做到了以光表情,以影达意。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