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招生咨询电话
当前位置:>>文艺常识>>正文

编导必备电影知识之西方电影史介绍

来源:编导艺考 时间:2016-07-17 作者:编导高考培训
喜报

【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前列次把他们制作的影片《火车进站》在巴黎的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这就是世界上前列次电影的公开放映,以后被作为电影诞生的纪念日;而卢米埃尔兄弟,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世界电影史上首先要提到的重要人物。 他们拍摄的其他影还有:《工厂的大门》、《水浇园丁》、《渔船出港》等。

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前列批标志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的历史。他们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然景观”的拍摄原则,展现出电影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并把它用到极致,由此确立了电影纪实主义风格,卢米埃尔兄弟也被视为西方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

 

乔治·梅里爱。

他的父亲是法国巴黎一个经营鞋子工厂的厂主,他自己则经营着一家兴旺的专门表演魔术的剧场,雄厚的经济财力是他日后进人电影业的物质基础。梅里爱多才多艺,一个人可以编剧、导演、绘景、制作木偶和表演。这样一个有很好艺术修养的人,最初对于电影的兴趣来自卢米埃尔,他是对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前列次电影放映活动深感惊奇的观众之一。

梅里爱发明了“叠印”、“模型”、溶入溶出、淡人淡出的组接方法,以及“移动摄影”的手法。 这些特技的运用使得梅里爱雄心勃勃,发现了电影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的可能性。

梅里爱对电影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对电影拍摄对象的变革上。 之前的卢米埃尔满足于记录生活中的自然景观,梅里爱则把摄像机对准摄影棚中的舞台,舞台上正上演着一个个有着戏剧冲突的故事。

【发展】

(1)鲍特。

1902年,美国的鲍特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中,前列次用时空转换的运动关系来进行电影叙事,并且将卢米埃尔式的外景和梅里爱的人工布景结合起来。1903年鲍特拍摄了他最受欢迎的作品《火车大劫案》,并以此奠定他在美国电影甚至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火车大劫案》是西部片的鼻祖,讲述了一个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并受到惩罚的故事。

(2)格利菲斯。

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前列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也就是说,格里菲斯发明了现代的剪辑观念。于1915年耗资10万美元拍摄完成他的前列部重要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这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改编自托马斯·狄克逊站在白人立场上为赞扬有名的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而写的小说《同族人》,共有1500个镜头,分为12本,可以放映3个小时左右,无论是投资还是规模都是史无前例。乔治·萨杜尔声称:“欧洲需要把历史回顾一下,才能了解到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由于《党同伐异》这部电影的先锋性和探索性,在票房上遭遇了惨败,格里菲用掉此后的毕生精力来偿还这笔债务,他甚至没有钱把那座用木料和石膏搭建起的庞大巴比伦宫殿拆掉,自然也没有力量再进行艺术的尝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党同伐异》成为电影史上最辉煌的“失败”。

(3)卓别林和默片时代的喜剧。

他代表了美国喜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卓别林具有卓越的喜剧表演的才能,他的独特的人物造型、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足以使他的人物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而长久地留在观众的心中。 卓别林最了不起的是他的博大的人道主义立场,他的影片具有一种感动心灵的神力,有人把他的喜剧概括为“带泪的微笑”,是十分准确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其中,1925年摄制的《陶金记》是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这是一部具有隐喻意义的经典作品,是卓别林在无声电影时期摄制的众多杰作中最完美的一部。

(4)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在1917到1928年的I0年间,欧洲在电影理论建设和实践上都获得丰收,尤其是法国、德国和苏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和电影作品,以及世界电影史上的前列批重要的电影理论作品,从而形成一个规模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 这次运动探索的主要是默片中纯视觉形式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并尽可能地开掘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可能性,最终这一电影运动被统一在“先锋”的旗帜下,统称为“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5)苏联蒙太奇学派。

前列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分析了格里菲斯等人的创作经验之后,根据新生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在一系列实验的础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表人物是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库里肖夫在20世纪2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剪辑实验,其中的“莫兹尤辛实验”已经成了电影研究中的经典案例。

爱森斯坦:提出了‘杂耍蒙太奇”的概念,大意指将随意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爱森斯坦在他的前列部电影《罢工》中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将帝俄统治下屠杀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动物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交替出现,用来象征工人和动物一样的悲惨命运。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战舰波将金号》是电影史上最多被提及和模仿的电影之一,其中蒙太奇的运用最为完美和纯熟。

普多夫金:其电影作品《母亲》改编自高尔基的同名小说。 首次提出了“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

(6)纪录片。

弗拉哈迪(美)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前列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他的代表作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是前列部世界电影史上真正意义的纪录片。

有声片、彩色片时代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和贝尔试验公司合作制作的影片《爵士歌王》中,声音一次以腊盘录音的形式出现,尽管这只是一部没有对白、只有钢琴演奏和演唱的不彻底的有声电影,但是却宣告了属于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声音进入了电影。电影从此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

1935年世界上前列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美国)出现。

30年代以后,好莱坞进入鼎盛期,尽管它并没有形成任何的电影流派,但是仍然因高度完善的制片厂制度,高度工业化、商业化、类型化的电影制造方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电影。

而在40年代初类型电影逐渐程式化和教条化的土壤中,1941年《公民凯恩》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这部电影对于看惯类型片的观众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它完全没有回避现实,当时美国社会激烈的社会矛盾在影片中暴露无遗;再者,它在艺术手法和电影语言上多有创新,电影的人物和主题也都复杂而丰富。 因此,导演威尔斯被称为“好莱坞的陌生人”。《公民凯恩》是美国现代电影的鼻祖,被认为是可以和《战舰波将金号》相媲美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是这一时期西方电影为重要的电影现象,它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并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意大和新现实主义的真正历史开始于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它的开山之作,宣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正式诞生。

德.西卡是新现实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他在新现实主义的鼎盛时,创作了一系列取材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并且贯彻了严格的纪实风格的影片,其中有《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温别尔托. D》等。《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利新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曾获得五个国家奖,五个国际奖。它体现出新现实主义的全部美学原则,在电影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维斯康蒂的《沉沦》前列次带来了新的风格,并且带来了很多现实主义的追随者,所以有“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

1958年,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什的《我这个黑人》等一批由轻人执导的新颖的影片在法国出现之后,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记者法朗索瓦·吉鲁在谈论电影形势的时候前列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不只是法国,整个世界都迎来了电影的一次革新的浪潮。从1959年到1962间,大概有200位新人推出了他们的处女作,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包括特吕弗的《四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思潮和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

特吕弗即是“新浪潮”的主将,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一,被公认是最能够代表真正的法国电影精神的导演。他执导的《四百下》,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和《四百下》一起,是“新浪潮”的扛鼎之作,此片获得法国让·维果奖和德国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59年,法国导演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刚好赶上了“新浪潮”以势不可之势汹涌澎湃的年份,因此,人们把以他为主要代表的“左岸派”归结为“新浪”的一个分支,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独立和成熟的电影流派。

从代表人物来看,“新浪潮”的干将都是围绕在《电影手册》周围的年轻电影者,而“左岸派”则以聚集在塞纳河左岸“门阶出版社”这一左翼作家团体周围的一群文人为主。 他们包括: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里斯·马尔凯、利·科尔皮以及著名女作家马格丽特·杜拉。 和“新浪潮”主要人物都是年轻人不同,他们都已经人到中年,电影探索的时间也比“新浪潮”要早。 他们主要的代作品有:雷乃《广岛之恋》(1959)、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科尔皮《长别离》(1961)、罗布·格里叶的噸跨欧洲的特别快车》(1967)、马格丽特·杜拉《音乐》(1966)、 《印度之歌》(1975)等。

1959年,雷乃的《广岛之恋》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新浪潮”中的《四百下》、《筋疲力尽》一样,它是西方电影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新好莱坞电影运动

时间范围大致是从1967年—1976年,美国政局的动荡不安是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存在的政治历史背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人对于自我、社会的看法都经历了一次痛苦改变,年轻人更是如此,他们中有很多人陷落在精神的废墟之中,颓废而叛逆,作为电影的主要观众,他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风格和主题。

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公映,这部影片前列次站在颓废而叛逆的年轻人的观点和立场上。《邦尼和克莱德》颠覆了美国电影的强盗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准确地表达和宣泄了美国年青一代精神世界中的茫然和灰暗,成为新好莱坞电影诞生的标志。

新好莱坞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犯罪片:科波拉《教父》、马丁·斯柯塞斯的《出租汽车司机》。

越战片: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

幻片:斯比尔伯格的《大白鲨》、《第三种接触》、《E·T》、《侏罗纪公园》,卢卡斯的《星球大战》。

家庭伦理剧:《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母女情深》、《雨人》。

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着10—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座率最高的100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新德国电影运动

1962年2月28日在奥伯豪森市举办的电影节上,26个大多从拍摄短片开始走上影坛的电影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提出了《奥博豪森宣言》,宣告:“我们要创造新的德国电影,这种电影需要自由:摆脱该行业通常有的习俗,摆脱商业伙伴的影响,摆脱利益集团约束的自由。我们已经对生产新的德国电影有了具体的、精神上、形式上和经济上的设想。”这个宣告预告了一代人的更替,标志着西德电影的转折点,并得了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资助。1965年,“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正式成立,设立“青年电影资参金”,开始给予青年电影创作者的拍摄活动以具体的物质帮助,一批青导演由此创作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影片,这就是“新德国电影”。

70年代中期,维尔纳·赫尔措格、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福尔科·施隆多和威姆·文德斯,成为新德国电影的四大导演。其中法斯宾德拍摄于1978年的《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和施隆多夫拍摄于1979年的《铁皮鼓》在国内外获得的巨大成功,将新德国电影运动推上了高潮的顶点,其中《铁皮鼓》还获得了当年的戛纳大奖和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法斯宾德是个多产而又早逝的天才,他对于电影有着狂热的迷恋,在短短13年的执导生涯中,共拍摄了40余部影片,其中大部分都属上乘之作,获得过国内外的各种电影奖项,被称为当代西欧最有吸引、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和打造性的导演。

 

欧洲其他国家电影及大师

英国虽然没有诞生过什么重要的电影流派,但是它有厚重的文化传统,杰出的影工作者,也曾经拍出过不少佳作。 英国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有三位,即劳伦·奥利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大卫·里恩。

劳伦斯·奥利弗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电影演员,他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造诣颇,他也曾在英国、美国的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角。他最著名的电影作品是他改编莎土比亚戏剧,并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他对原剧本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使其既保留了原剧的精华,又符合电影的规律。本片可谓在电影、戏剧、文学三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戏剧电影”的巅峰之作。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著名的“悬念大师”,他的影片大多是犯罪题材,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乌等为表现主题。他十分注意影片中悬念的营造。他为悬念下过这样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他的影片总是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使观众欲罢不能。希区柯克长期在好莱坞发展,执导了50多部影片。拍摄了如《蝴蝶梦》、《精神病患者》、《群鸟》等。

 

大卫·里恩早年以擅长拍摄文学戏剧式电影著称。他的《相见恨晚》、《孤星血泪》享有盛誉。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开始专门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到英美两国观众欣赏口味的作品。这就使得他的影片兼备思想性和观赏性。他的《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巨片场面壮观雄伟,具有史诗般的风格。

另外,瑞典的伯格曼、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也都是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伯格曼的黄金时代,他的影片在国际影坛几乎不间断地获奖。1961年至1963年,他曾连续三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是典型的“作者电影”的代表人物,集编、导于一身,影片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刻地探讨诸如人生的孤独与痛苦,上帝是否存在,生与死、善与恶的关系等这些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堪称“电影哲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第七封印》、《野草莓》、《呼喊与细语》、《芳妮与亚历山大》等。《第七封印》讲述了在中世纪,远征归来的骑士及其随行的人们在大瘟疫中的一次旅行。《野草莓》讲述了一位年老的医学授,在去接受荣誉教授授头衔的路上,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反思的故事。《呼喊与细语》的主人公是一幢房屋中的三姐妹,两个妹妹照料着患了不治之症的大姐。她们试图互相交流,但终以失败告终。《芳妮与亚历山大》则从两个孩子的视角,表现了一个演剧家庭的悲欢离合。

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是一位哲学气质相当浓厚的电影大师。他的主要作品有《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又译《两生花》)、《十诫》、《三色》等。《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讲述了名字相同,年龄相同,容貌相同的两个女孩的不同际遇;《十诫》系列影片用古希伯来人的戒律,探讨现代人在伦理上的困境;而《三色》则是借法国国旗的蓝、自、红三色为片名,对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进行了深邃的反思。

阿尔莫多瓦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崛起的新锐导演。他的影片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艺术风格,构思新颖,造型新奇,常常带有荒诞、幽默的色彩。其代表作有《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红色高跟鞋》、《关于我的母亲》等。其中《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是他的成名之作。影片讲述了一位被情人抛弃的女演员四处寻她的情人的既可悲可叹,又荒诞可笑的故事。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