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招生咨询电话
当前位置:>>艺考资讯>>正文

编导艺考影评和高考作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来源:导演艺考 时间:2017-09-06 作者:导演高考培训
喜报

编导艺考影评VS高考作文

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有三个:一是小材料与大材料的区别;二是文字材料与音像材料的区别;三是字数上的区别。

立意方面失误

高考的阅卷老师认为,好的作文在立意上,一要正确,二要深刻,三要新颖。但大量的考卷却是立意平庸,缺少新意,较多不健康思想,情调低沉甚至颓废。

在影评考试方面,一般来说,要求也同高考作文一样,立意上也是这三个要求。

不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理解,却不一定同高考阅卷老师一样:

比如“正确”就不意味着全面,而是要求在某一个方面的“真知灼见”。

再如“深刻”就不意味着辩证,而是要求为真知灼见提供有说服力的逻辑和论据。

还有“新颖”也不意味着打造,而是要求充分张扬出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

因此,影评的评分原则可以换一种说法:

独抒己见,自圆其说;联系紧密,风格鲜明。

结构方面失误

高考的阅卷老师认为,好的作文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精心拟订一个好标题;开好头,结好尾;力争设计一个匠心独具的结构;注意行文中的过渡与照应。

从一般化的原则上讲,影评也是如此。不过具体来说,还有一些特殊的具体要求。

前列条,精心拟订一个好标题。一般说来,标题取决于内容,有什么样的文章内容才有什么样的标题。好的标题就是那些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的标题。以《黄土地》为例具体说来,这样的标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前列种是概括全文的中心观点(如《文明和愚蠢的冲突——论〈黄土地〉的思想内涵》),第二种是提供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如《浅淡〈黄土地〉的艺术表现》),第三种是升华文章的哲理(如《觉醒的羔羊——我看〈黄土地〉中憨憨的形象》),第四种是提供文章开头的契机。

例如《事简而韵远——〈黄土地〉的审美感受》,是这样开头的:

刚走出影院,《黄土地》的故事就在脑海中剩不下什么了,可是,那在黄土高坡上飘飘荡荡的琐呐声,那在黄土地上尘土飞扬的锣鼓点,却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使影片中的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河流,以及黄色的皮肤都显得沉甸甸的。

正是标题为文章提供了这样一个入手的契机。

第二条,开好头,结好尾。高考“阅卷老师会仔细看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因为“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时间紧,任务重,客观地说,阅卷老师难以做到‘精读细品’,往往关注的只是几个重要部位”。如果“起笔先声夺人,收笔回味无穷”,就很容易得高分。

开头确实重要,但在影评中,它的重要性不是因为老师“时间紧,任务重”,而是因为好的开头能引导你有一个好的思路,写出一篇好文章。即一气呵成,不塌腰,不断“气”。有了这口气,文章就可以“推”着写,一直写到结尾。结尾也不用专门去琢磨,好的是“水到渠成”。

结尾常见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画蛇添足,即常常用“总之”、“综上所述”来概括(即重复)一遍前面说过的全部内容,另一种就是用“另外”来增加新的话题,即文章“拐弯”了。如果你觉得结尾时还意犹末尽,那就再读一遍文章,顺着文章的“气”再升华一步,用一两句话来升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顺着前面的“气”来升华)。

第三条,力争设计一个匠心独具的结构。高考老师喜欢精巧的的结构,认为“有时妙借古典名著中故事,加以演义以古言今,旧瓶装新酒,(会)表现出身手不凡的能力”。这大概是因为高考时不限制作文的体裁。影评却不是这样,由于影评是议论文(一般都是正面议论,那种驳论性的文章较少。对考生来说,驳论需要知道的知识相当多),所以,它要求的结构是逻辑性强的结构,即层层分析,一层层深入的结构。

影评文章在结构上,最忌违的是“全面”,即面面俱到,每一个方面则都是蜻蜓点水,深入不下去。

第四条,注意行文中的过渡与照应。过渡和照应,在结构上的作用其实都是一回事,即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使文章读起来更“顺”,不显得生硬。好的议论文,除了思想性之外,就好在过渡和照应上。它是决定作文档次的重要因素。

没有过渡和照应的议论文,只分什么“首先”、“其次”、“再次”、“复次”、“最后”等段落,读起来就好像枯燥的教案。教案也有过渡和照应,但那表现在口头上,而不是文字上。

矫揉造作、虚情假意

高考作文要求真情实感,影评文章也不能不说实话。不能总琢磨着要“抒发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就不说实话。“文从心底出”才可能写出好文章。

在这方面,你有什么看法说表达什么看法,真话高于一切。至于思想观点是否健康,将由阅卷老师来判断。一般说来,高校教师的标准与高考阅卷老师的标准不完全一致。在这里,有一个“学术标准”与“政治标准”的区别问题。

最后,温馨提示:切忌字迹潦草、卷面脏乱!

这一点没有太多话可说,高考与影评考试都是一样的,让考官读起来很吃力的卷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得高分

天籁荣誉